“数字经济如何驱动西北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CCF YOCSEF西部行活动在青海理工学院成功举办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1点击数:


2025年7月28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兰州、西安、上海三地联合组织、青海省大数据金融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的CCF YOCSEF西部行活动在青海理工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数字经济如何驱动西北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数据要素流通、智能决策应用与数据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方向,探索数字技术与高原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路径,助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此次活动由郑炜豪(CCF YOCSEF兰州25-26主席)和张海曦(CCF YOCSEF西安25-26AC委员)共同主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青海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王晓英出席活动并致辞,她首先向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CCF YOCSEF西部行活动在青海理工学院举办表示祝贺,并衷心感谢该组织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的交流平台。王晓英指出,本次活动主题意义深远,诚挚欢迎各地专家学者与青年科技人才共商共议、建言献策,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 

CCF YOCSEF兰州分论坛现任主席郑炜豪介绍YOCSEF的核心文化。他指出,CCF YOCSEF是由CCF发起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平台,旨在汇聚志同道合、有激情与思想的青年才俊,共同推动计算机行业发展与社会进步。 

活动邀请了四位引导嘉宾,他们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分享了数字经济驱动西北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盛国滨(青海理工学院教授)认为青海作为“中华水塔”和国家战略资源要地,正依托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四地”建设。通过数据化技术优化牦牛养殖、生态价值核算及绿电跨区域调配,青海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青海理工学院作为青藏高原唯一的理工学院,正围绕“水电盐”学科布局,联合CCF YOCSEF等学术力量,攻关生态价值评估、清洁能源调度等关键技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活动呼吁通过跨区域协作,将青海的资源禀赋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打造“科技赋能生态,生态反哺经济”的全国样板。 

武光利(甘肃政法大学教授)指出,数据安全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挑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落地,隐私保护从“弹性规范”转向“硬性约束”,企业需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他强调,隐私保护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技术挑战,武光利提出三大技术方向:一是通过联邦学习与差分隐私,在本地化训练中保护用户隐私;二是研发多模态隐私保护技术,应对语音、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的泄漏风险;三是构建可信AI体系,解决大模型导致的隐私泄露和“幻觉”等问题。 

李宗欣(西北大学副教授)通过数据分析,指出西北地区城市群发展需立足区域特色,以数字技术破解资源分布不均、产业结构松散等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李宗欣提出三大路径:一是依托数字技术筛选潜力企业,推动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升级;二是构建创新激励机制,优化研发投入与人才政策;三是利用智能系统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发展养老第三支柱。 

郑臻哲(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指出,数据作为国家战略性生产要素,其流通与价值释放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数据孤岛与隐私保护的矛盾,跨平台数据难以融合且隐私法规趋严;二是数据定价与权益争议,不同场景下数据价值差异显著且产权界定模糊;三是技术落地难题,企业私域数据(如工业传感器数据)整合困难。他提出通过联邦学习、区块链存证及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突破流通壁垒,并强调端智能计算(如本地化模型部署)在降低云端依赖、提升实时性方面的潜力。针对西北地区,郑哲建议依托生态资源与清洁能源优势,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数据要素X”行动,助力盐湖资源开发、清洁能源调度等场景的智能化转型。 

在讨论环节,围绕数字经济如何赋能青海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整合三地资源,为西北地区发展提供学术支撑与技术转化能力两个议题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科技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青海省大数据金融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CCF YOCSEF上海委员程宏,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大模型首席专家张立文,青海理工学院商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教授张迎春,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副教授沈伟凝,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CCFYOCSEF西安AC委员李宇楠,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YOCSEF 兰州现任AC副主席侯建国等与会人员积极发言、热烈讨论,为西北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CCF YOCSEF西部行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不仅交流了思想与经验,也聚焦“数字经济如何驱动西北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批可落地的实践方案为学校加强产学研融合、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想、新动能,也为助推西北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