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应急避险能力,我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保卫处联合商学院近100名师生于3月18日在静思楼101教室集中观看了2025年春季全国高校消防安全公开课。
本次公开课以聚焦火灾成因追溯、隐患精准识别、AI技术赋能三大核心,通过案例剖析、技术演示、互动研讨等形式,为师生呈现了一场科学防火的智慧盛宴。
探秘火灾真相,洞察事故根源。公开课设置了火灾现场实景体验环节,以校园中火灾发生率较高的宿舍为场景,构建了一个真实的火灾现场。在一片狼藉的场景中,主持人与教官引导观众化身“侦探”,仔细排查每一处细节。通过对电器残骸、线路破损处、燃烧残留物等的分析,逐步揭开火灾发生的真正原因,让师生们直观地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如私拉乱接电线、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都可能成为引发火灾的导火索。这一环节不仅增强了师生们对火灾隐患的识别能力,更敲响了校园用电安全的警钟。

直面火场“杀手”,掌握逃生要诀。在建筑火灾的诸多危害因素中,烟气被公认为“第一杀手”。公开课借助先进的3D模型烟气实验,直观呈现了火灾发生时烟气的扩散路径、浓度变化以及对人体的严重危害。实验显示,火灾初期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迅速弥漫,短时间内便会降低可见度,阻碍逃生视线,并对呼吸道造成严重伤害。通过实验,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在火灾逃生时,低姿前行、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法的科学性与重要性,切实掌握了在充满烟气的环境中安全逃生的关键技能。
AI赋能消防,守护校园安全。公开课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智能设备在校园消防安全中的创新应用。人形机器人可在危险环境中代替消防人员进行火情侦察,通过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收集现场信息,并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机器狗则能够灵活穿梭于狭窄空间,携带灭火设备对小型火灾进行快速扑救。此外,部分高校还引入智能AI摄像头,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对校园内的危险行为,如在危险区域吸烟、违规动火作业等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极大地提高了校园消防安全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这些智能设备的应用,为校园消防安全注入了科技力量,为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消防安全是校园安全的生命线,此次全国高校消防安全公开课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深入剖析了高校消防安全的关键问题,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且实用的消防安全课。
未来,我部门将继续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和学院,进一步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开展常态化的消防安全教育与演练活动,切实将消防安全知识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共同筑牢校园消防安全的坚固防线。